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稟賦決定了未來一定時期內煤電仍是我國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的基石,也是構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基礎。
面對新時代對煤電功能定位轉變的新要求,煤電應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動力,持續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在能源和電力轉型發展過程中“電熱基礎平臺、靈活調峰平臺、節能減排平臺、耦合消納平臺”的功能,為能源電力轉型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十四五”期間,我國煤電技術將朝著高效、清潔、靈活、低碳和智能的方向發展。一要提“內功”——持續發展高效發電技術。不斷提高發電效率是減少煤炭消耗并相應降低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的重要途徑,也是煤電行業始終追求的目標。我國煤電應持續提升效率,推廣應用清潔高效熱電聯產技術,積極研發前瞻性融合創新技術,推動煤電高效發電技術的發展。二要練“身手”——主動提高靈活發電技術。煤電機組需提高運行靈活性,適應電力系統調峰需求,為新能源消納提供安全基礎保障,著重解決提高存量機組運行靈活性、提升新增機組寬負荷運行效率及經濟性方面的技術難點。三要固優勢——不斷提升清潔發電技術。我國燃煤電廠超低排放限值已經是世界上最嚴格的燃煤機組大氣污染物排放要求,建立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清潔煤電體系。展望“十四五”,仍可以主動作為,繼續提升清潔化技術水平,深度攻堅全面實現超低排放,主動提升污染物全面脫除技術,試驗示范特殊煤種利用技術,積極研發低成本超低排放CFB機組。四要補短板——積極探索低碳發電技術。積極推廣源頭碳減排技術和研發儲備末端碳減排技術,推廣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術,鼓勵研發低成本、大規模、全流程碳捕集項目示范。五要強“大腦”——深度融合智能發電技術。我國發展智能電廠所需的數據和網絡基礎已經基本具備,“十四五”期間應統籌做好頂層規劃,開展工程應用示范,從設計、設備、工程等方面,不斷完善智能電廠標準、技術規范、性能指標等體系構建,提升裝備智能化水平,推動信息技術與電廠運行、維護、決策過程的深度融合。
伴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加速推進,煤電所面臨的外部產業政策環境也亟需作出相應調整,充分發揮煤電在能源電力轉型中的功能定位作用;同時要推動落實相關激勵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促進和保障煤電轉型升級。
第一,利用市場機制充分發揮煤電功能定位作用,構建涵蓋電力現貨、容量、輔助服務等不同交易品種的完整市場體系,充分反映煤電在電力系統中的價值,并通過市場機制的完善推動煤電功能定位重要作用的充分發揮。一是建立價格與品質相統一的電力現貨市場化機制,引導電力資源優化配置,實現電能產品的“同時、同網、同質、同價”。二是加快建立發電容量成本回收機制。引入適當的發電容量成本回收機制助力煤電企業回收發電容量成本,并適度保障發電企業的積極性十分必要。三是深化完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十四五”期間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應著眼于建立與責權對等相協調的輔助服務費用分攤機制、拓寬輔助服務費用來源兩個方面。
第二,依托產業政策促進煤電轉型發展。“十四五”期間,研究制定并具體落實必要的產業政策是充分發揮煤電“四個平臺”功能作用,促進煤電轉型發展的重要保障。一是積極落實采暖背壓機組鼓勵政策,二是給予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支持政策。(作者:謝秋野 供職于電力規劃設計總院)